彩神平台|彩神平台
彩神平台2023-01-31 16:05

彩神平台

让真正的科学火起来******

  【科学随笔】

  作者:崔兴毅、张辰龙(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)

  当下,科普很热,伪科普也很热。

  一面是追着新冠跑、比疫情更难防的伪科学。诸如“吃大蒜可治新冠”“我家自来水阳了”等视频流传网络;诸如可抵御病毒、预防新冠的花式商品在网店热卖。它们中,有的打着“高科技”旗号,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“老面孔”。

  一面是科普盛宴“出圈”,“好玩”的科学“圈粉”无数。在中科院联合抖音举办的2023跨年科学演讲中,诺贝尔奖得主、院士学者分享了大脑信号、航空航天、黑土地保护、电磁学等前沿科技,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。

  科学热中真与假的对撞,反映的正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望。当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被大量释放后,科普方式就应及时“换挡升级”。在公众科普的语境中,更加立体、全面的体系正在被构建,更新潮、更便利的方式极大缓解了科普“不平衡、不充分”的矛盾。还有在跨年晚会云集的平台中突围出的一场跨年科学演讲,以知识的普及辞旧迎新,显然是令人欣喜的现象。

  不可否认,当下有效知识的供给依旧不足,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。由于科学暂时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,伪科学便可乘虚而入。一些网络博主,为博眼球聘请所谓“专家”,编造“科学流言”,迎合公众猎奇心理;有的蓄意炒作,制造“健康焦虑”,让产品营销披上健康科普的外衣。这些依靠情感赢得信赖的虚假信息,又借助社交媒体的熟人效应,在公众舆论场如石子投湖般一圈一圈传播开去,让公众感觉更加混乱——即便同一个主题和话题,也可能看到各种不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解读。

  事实上,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进程。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中,科学家们往往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,有些甚至是对立的。这些并不是“伪科学”,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研究中去伪存真。这种学术观点之争并不是我们本篇文章讨论的内容。

  很多虚假信息的传播,是大量依靠“俘获”受众情感,而并非以事实为基础。当然,在科学传播中,事实与情感并非截然对立,或者说不需要情感的力量。现在,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用户具备一定教育背景,科普的受众呈现出年轻化、高学历的特点,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、大学生、企业管理者、人文学者等。他们排斥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科普、说教式科普,对有趣有料的科普,更加喜闻乐见。这种受众多元化、异质性的特点,决定着科普必须与时俱进,一方面专家得“懂行”,另一方面内容得“好玩”。

  那么,作为非科技工作者该如何分辨这种信息呢?这很难,需要学校和社会同时发力,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,并非一日之功。

  在现阶段,科普首先能做的是丰富内涵——不仅仅是科学知识,还应该包括科学精神、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。现在社会上伪科学传播很快,恰恰表明当下公众的科学方法、思维、知识还没有那么高、那么好。以此次新冠疫情为镜,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。包括“冷核聚变”“基因编辑婴儿”等事件,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公众更加理解科学,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质疑科学。所以,如果希望通过科普培养公众的科学理性,让人们掌握科学方法,理解科学精神,那么就需要把科普从“解释科学是什么”转向“科学为什么”上。因为“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”,如果只向公众讲解科学的成果和发现,而不讲解严格的科学方法,那么人们何以区分什么是科学,什么是伪科学。

  科学实验中的曲折有时比科学成果本身更吸引公众。科学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。科学往往是先设立假说,然后针对这些假说进行试验。科学在探寻真相的征途上探索着,踉踉跄跄地蹒跚前行。当一种假说被证伪时,假说的提出者当然会很沮丧,但是,这种证伪恰被认为是科学事业的精髓所在。

 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普时,不妨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他们走过的路,陈述成果,也呈现探索曲折的过程;点明结论,也聊聊千百次试验运用的方法。只有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,提高人们对科学类流言的“免疫力”,才能让公众拥抱一个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学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 16版)

这粒进球为何让人感动(体坛走笔)******

  近日,国际足联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普斯卡什奖候选名单。这项以匈牙利传奇球星、前皇家马德里队名将普斯卡什名字命名的奖项,旨在表彰该年度绿茵场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。

  2022年度的11个候选进球中,既有法国球星姆巴佩在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上的“凌空斩”和巴西球员理查利森的惊天倒钩,也有英格兰女足球员罗索脚后跟的绝妙补射。然而,在星光熠熠的名单中,一个特殊的进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
  在2022年11月举行的一场截肢者足球比赛中,35岁的残疾人球员奥莱克西接到队友的右路传中,左手拄拐高高“飞起”,右脚凌空抽射破门。这粒惊世骇俗的进球让场上的队友惊叹不已,纷纷上前送上祝贺。

  在足球场上,健全人要想打进观赏性如此之高的进球尚有很大难度,更不用说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了。国际足联公布候选名单之后,奥莱克西的进球视频一下子吸引了世界球迷的关注和惊叹。很多人说,从奥莱克西的进球中看到了足球的真谛、生命的力量。

  在截肢前,奥莱克西曾是一名业余联赛的守门员。2010年,年仅23岁的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,痛别球场的他只能坐在轮椅上,整日与香烟和泪水为伴。经历了人生的灰暗时光,足球再度让奥莱克西看到光亮。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,他成为一名足球教练,随后又接触了截肢者足球运动。回到球场的他虽然架起了双拐,但对足球的热情却更胜以往。2022年,奥莱克西入选了国家队,代表波兰队参加了截肢者足球世界杯。

  正如奥莱克西所言,是足球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。他说,希望此次入围能够激励全世界的残疾人足球运动员,推动截肢者足球运动的发展。

  奥莱克西的故事,正是足球之力量的写照。在中国,也有一支令人骄傲和感动的足球队。去年底,中国盲人足球队获得了亚大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,拿到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入场券。多年来,这支盲人足球队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盲人足球背后的艰辛和汗水。因为足球,很多盲人孩子变得自信自强,从不敢走、不敢跑,到自在驰骋、笑对伤病。明年的残奥会舞台上,他们将继续为了心中的光亮顽强拼搏。

  拄着拐杖,也能在球门前凌空翱翔;双目失明,也能在球场上闻声奔跑。这样的足球,谁能不爱呢?

 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2023年1月18日第09版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彩神平台地图